温室大棚农业生产环境解决方案

  发布时间: 2024-12-16      浏览量:467
一、系统概述

本温室大棚控制系统旨在为农作物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人工环境,通过对温室内各种环境因.子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,实现农作物的高产、优质、高效生产,同时降低人工成本和资源浪费,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。

2047e1f096dd1df2466c4fdfddd8dc5.png


二、系统组成与功能

  1. 传感器模块
    • 温度传感器:采用高精度热敏电阻或热电偶传感器,分布在温室的不同位置,包括作物生长区、通风口附近等,精确测量室内温度。测量范围通常为 -40℃至 60℃,精度可达 ±0.5℃。
    • 湿度传感器:电容式或电阻式湿度传感器,用于监测空气相对湿度。安装在温室中部等具有代表性的位置,测量范围为 0% 至 100 RH,精度为 ±3% RH,确保及时准确掌握湿度情况,防止湿度过高引发病虫害或过低影响作物生长。
    • 光照传感器:采用硅光电池或光电二极管作为敏感元件,可测量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。放置在温室顶部无遮挡处,能够测量 0 至150kLux 的光照强度,精度 ±5%,为光照调节提供数据支持,保证作物获得充足且适宜的光照。
    • 气压传感器:压阻式气压传感器,测量温室内气压变化,范围一般为 300hPa 至 1100hPa,精度 ±0.3hPa,通过监测气压变化,可帮助判断天气变化情况,为通风等操作提供参考。
    • 紫外线传感器:专门用于检测太阳紫外线强度,能区分 UVA、UVB 等不同波段的紫外线辐射量。安装在温室顶部阳光直射处,测量范围根据不同波段而定,精度满足农业生产需求,防止紫外线过强对作物造成伤害,特别是对于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作物品种。
    •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:将传感器探头插入土壤中不同深度(如 10cm、20cm、30cm 等),测量土壤温度范围为 -20℃至 60℃,精度 ±1℃;土壤湿度测量范围为 0 至 100%(体积含水量),精度 ±3%,以便精准了解土壤的温湿度状况,为灌溉和土壤温度调节提供依据。
    • CO2 浓度传感器:采用红外吸收原理的传感器,测量温室内 CO2 浓度,范围通常为 0 至 2000ppm,精度 ±50ppm,根据作物光合作用需求,合理调控 CO2 浓度,促进光合作用,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。

    • 主图2亮点1.jpg

    • 主图4实拍.jpg

  2.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
    • 数据采集器:连接各个传感器,定时采集传感器数据(例如每 10 分钟采集一次),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存储。采集器具备多个数据接口,如 RS485、模拟量输入接口等,以适应不同类型传感器的连接需求,同时具备一定的数据缓存能力,防止数据丢失。
    • 无线传输模块:采用 Wi-Fi、LoRa 或 4G 等无线通信技术,将采集器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服务器或云平台。Wi-Fi 适用于近距离、有稳定网络环境的温室;LoRa 具有低功耗、远距离传输的特点,适合大规模温室群的部署;4G 网络则可保证在网络覆盖不完善的偏远地区也能稳定传输数据,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,以便管理人员掌握温室环境信息。
  3. 控制中心与软件平台
    • 服务器或云平台:接收并存储来自各个温室的数据,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。服务器采用高性能计算机设备,配备冗余电源、硬盘阵列等,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和持续运行。云平台则利用云计算技术,提供灵活的资源扩展和便捷的远程访问功能,用户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登录平台查看温室数据和进行管理操作。
    • 监控软件:基于 B/S 或 C/S 架构开发的温室大棚监控软件,具有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。软件功能包括实时数据显示、历史数据查询与分析、报警设置与通知、设备远程控制等。通过图表(如折线图、柱状图、仪表盘等)形式实时展示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环境因.子的变化情况,方便管理人员直观了解温室环境动态;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可按时间范围(如日、周、月、年)查询各项数据,为分析环境变化规律和作物生长趋势提供依据;用户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设置各项环境因.子的上下限阈值,当监测数据超出阈值时,系统自动通过短信、邮件或声光报警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,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;软件还支持对温室通风设备、遮阳系统、灌溉系统、CO2 发生器等设备的远程控制,实现智慧化管理。

    • 小Q精灵_04.jpg

  4. 执行机.构模块
    • 通风设备:包括排风扇、通风窗等,由电机驱动。当温度或湿度高于设定上限时,控制系统自动启动排风扇或打开通风窗,引入外界新鲜空气,排出室内湿热空气,调节温湿度。通风设备的通风量可根据温室面积和作物需求进行选型,排风扇具有不同功率和转速可供选择,通风窗可采用电动开合方式,确保通风效果良好且运行稳定可靠。
    • 遮阳系统:由遮阳网、电动卷帘机等组成。在光照过强或温度过高时,根据光照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,控制系统自动放下遮阳网,遮挡部分阳光,降低室内光照强度和温度。遮阳网的遮光率可根据作物品种和季节进行选择,电动卷帘机具备正反转功能,可实现遮阳网的快速升降操作,同时具备限位保护功能,防止卷帘过度运行造成损坏。
    • 智慧灌溉系统:包括水泵、电磁阀控制器、滴灌或喷灌管道等。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数据和预设的灌溉策略,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下限值时,控制系统自动启动水泵,打开相应区域的电磁阀,进行精准灌溉。灌溉系统可采用定时灌溉、定量灌溉或根据土壤湿度变化实时灌溉等多种模式,滴灌管道可确保水分均匀缓慢地渗透到作物根部,提高水资源利用率,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板结现象。

    • 主图4实拍.jpg

    • 加热设备:如电暖器、热风机、水暖管道等,用于在低温环境下为温室升温。当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时,控制系统自动启动加热设备,维持室内适宜的温度。加热设备的功率根据温室体积和保温性能进行计算选型,确保能够满足温室升温需求,同时具备温度自动调节功能,避免温度过高对作物造成伤害。
    • CO2 补充装置:常见的有 CO2 发生器(如燃烧式或化学反应式)或 CO2 钢瓶。当 CO2 浓度低于设定值时,控制系统自动启动 CO2 补充装置,向温室内释放适量的 CO2,以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求,提高光合效率和作物产量。CO2 补充装置的流量可根据温室面积和作物种类进行调节,确保 CO2 浓度稳定在适宜范围内,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,防.止 CO2 浓度过高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。

三、系统工作流程

  1. 系统初始化后,各个传感器开始实时采集温室环境数据,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器。
  2. 数据采集器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打包,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至控制中心服务器或云平台。
  3. 控制中心软件平台接收到数据后,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存储,并实时显示在监控界面上。软件平台根据预设的环境参数阈值和控制策略,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相应的执行机.构进行环境调控。
  4. 当环境因.子数据超出阈值时,例如温度过高,控制系统向通风设备和遮阳系统发送控制指令,启动排风扇和放下遮阳网;当土壤湿度不足时,向灌溉系统发送指令,启动水泵进行灌溉;当 CO2 浓度偏低时,启动 CO2 补充装置。
  5. 执行机.构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,执行相应的动作,并将执行状态反馈给控制系统。控制系统持续监测环境数据的变化,直到环境恢复到正常范围内,停止执行机.构的运行。

  6. 智能报警仪_02.jpg


四、系统优势

  1. 精准环境调控:通过对多个环境因.子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,为作物创造了一个高度适宜的生长环境,避免了因环境波动过大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,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,减少病虫害的发生,降低农药使用量,实现绿色、可持续农业生产。
  2. 提高资源利用率:根据作物实际需求精准地进行灌溉、施肥(通过 CO2 补充)和能源消耗(如加热、通风等),避免了资源的浪费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例如,精准灌溉系统可节约用水 30% - 50%,同时减少肥料流失,提高肥料利用率。
  3. 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:管理人员无需在温室中频繁巡检和手动操作各种设备,通过远程监控软件即可随时随地掌握温室环境信息并进行设备控制,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时间和强度,一个管理人员可同时管理多个温室大棚,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,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  4.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:系统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。通过对数据的分析,可总结出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最佳需求范围,优化种植管理方案,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。同时,数据还可用于预测病虫害发生风险、评估温室设备性能等,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参考。
  5. 可扩展性与灵活性: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,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和升级。无论是增加新的传感器类型、扩大温室面积还是接入其他农业智慧设备,都能够轻松实现,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规模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,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。

五、系统实施与维护

  1. 系统实施
    • 在温室建设或改造过程中,提前规划好传感器、执行机.构和线缆的布局位置,确保信号传输稳定可靠,设备安装牢固且便于维护。
    • 根据温室的实际面积、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,合理选择传感器和执行机.构的型号与数量,进行系统的硬件安装与调试,确保各个设备正常运行,数据采集与传输准确无误。
    • 安装控制中心服务器或配置云平台服务,部署监控软件,并进行软件与硬件系统的联调,确保整个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能够稳定、高效地运行,各项功能满足设计要求。
  2. 系统维护
    • 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清洁,检查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,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。一般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校准操作,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传感器,校准周期可适当缩短。
    • 对执行机.构(如通风设备、遮阳系统、灌溉系统等)进行定期维护保养,检查设备的机械部件是否正常运行,电气连接是否牢固,润滑部件是否需要添加润滑油等,及时更换磨损或损坏的零部件,确保设备在需要时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行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
    • 维护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,检查无线信号强度和稳定性,定期清理采集器和服务器中的缓存数据,防止数据堆积影响系统性能。对网络设备(如路由器、交换机等)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网络畅通无阻,数据传输及时准确。
    • 定期更新监控软件,修复已知的漏洞和问题,优化软件功能和用户界面,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易用性。同时,对软件中的控制策略和阈值参数进行备份和更新,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和作物生长需求,适时调整控制参数,以适应不同季节和作物生长阶段的变化。

通过以上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实施,能够实现对温室环境的精细化管理,为农作物提供一个优质、稳定的生长环境,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,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、作物种类和种植习惯等因素,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定制,以满足特定的农业生产需求。

c33533ac8c3498968f1037a36666a4d.png


上一篇:公园景区负氧离子气象站

下一篇:智慧农业环境监测方案